大皖新闻讯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这项“偷走记忆”的疾病正悄然威胁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很多人认为“反应迟钝、老是忘事”只是变老的自然现象,实际上这很有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信号,一旦轻易忽视就会错过最佳干预期。
r哪些因素会导致记忆力衰退?除了健忘外,阿尔茨海默病还有什么表现?老年人群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有效预防?“小叶医探”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施炯。
r这些早期信号别忽视
r“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因为起病隐匿,所以早期症状往往被很多人都忽视。”施炯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变化通常始于颞叶,这一区域与记忆的形成和存储密切相关,早期病变会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r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减退是一件普遍存在的现象,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忘事程度相较来说更严重,并且表现为近期记忆力的减退,更早以前的事往往记得清楚。随着记忆力的丧失,还常表现出丢三落四、重复做某件事情等。
r施炯指出,患者在早期随着记忆力的下降,往往还会伴有一些精神情绪方面的问题,例如急躁、无缘无故的情绪起伏等表现。随着疾病的进一步进展,还会影响到其他脑区,造成语言方面障碍。“一方面是不能理解你告诉他的事情;另一方面在描述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会找不到词,说出来的话让人难以理解。”
r当病程再度发展后,患者还会出现时空障碍,例如在熟悉的环境中迷路、无法正确地穿衣服、无法认出熟悉的家人等空间认知和时间感知方面的困难。
r抓住干预黄金窗口
r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施炯指出,子女在家中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判断老人是否存在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例如可以询问“昨天晚饭吃了什么”“最近干了什么”等等。
r患者正在进行认知康复训练
r如果发现异常表现后,及时前往医院做相关评估与正规检查,能够实现阿尔茨海默病的早诊早治。施炯介绍,医生会通过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等进行认知功能测试,评估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执行功能等。此外还可以通过生物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等获得进一步诊断。
r“虽然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发年龄通常是在65岁以上,但是有一部分患者在50多岁甚至更早就被确诊。”施炯指出,这类病例多与家族遗传有关,但也有部分人群得发病没有明显的遗传因素。“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他们脑中Tau蛋白在某些特定脑区的聚集比晚发患者更多。作为早期干预的靶点,相关的研究还在进行中。”
r生活方式是关键
r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施炯认为,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积极管理好慢性疾病尤为重要。“我们国家脑卒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如果能控制好这些因素,能很大程度上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
r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利于中老年人降低患病风险。除了戒烟限酒、充足睡眠外,还要保证饮食均衡,营养不良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施炯介绍,长期吃素、挑食可能造成维生素B12的缺失,引发记忆力与周围神经问题,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r此外,适当的运动也十分必要。老年人最好能保持一周至少两天、每天半小时的慢跑、走路等舒缓运动。“广场舞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参与社交,与他人的语言沟通对老年人的记忆培养也有好处。”
r除了体力运动外,看报、读书等脑力运动也对预防和延缓老年痴呆具有显著帮助。
r值得注意的是,整天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刷手机并不是智力运动的一种,相反长时间被动接收信息,缺乏主动思考和互动,可能导致大脑活跃度降低,认知能力逐渐退化,增加老年痴呆风险。
r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见习记者 张旭凡
辉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